你的位置:德国世界杯男篮2023 > 新闻动态 > 田家妇独行山中,偶遇伐木卒欲侵犯,她坚决不肯结果惨被杀
田家妇独行山中,偶遇伐木卒欲侵犯,她坚决不肯结果惨被杀
- 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9:49 点击次数:193
明朝清官杨卓:明察秋毫的断案能手
杨卓是明朝初年一位颇有声望的文官,祖籍江西泰和。洪武三年(1370年),他在江西乡试中脱颖而出,一举夺得第七名的佳绩。次年,他又赴京参加会试,再创佳绩,名列第三。在随后的殿试中,他以第二甲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中进士,随即被朝廷任命为吏部主事。任职一年多后,因才能出众,又被调往广东,升任行省员外郎。 在广东任职期间,杨卓曾遇到一桩棘手的案件,充分展现了他明察秋毫的断案能力。 智破冤案,明辨真凶 某日,一位农家妇人独自进山,途中遇到几名上山伐木的士兵。这些士兵见妇人孤身一人,便起了歹念,企图侵犯她。在明朝,贞节观念极重,妇人深知一旦受辱,必将难以在家族和乡邻中立足,于是拼命反抗。士兵们恼羞成怒,竟残忍地将她杀害。 妇人的家人发现后,立即报官。当时广东行省的周参政为人严苛,接到报案后,便抓来二十名嫌疑最大的役卒,严刑拷打。这些人在酷刑之下,纷纷认罪。然而,实际参与作案的士兵根本没有这么多,显然大多数人只是因不堪折磨而被迫招供。 杨卓得知此事后,敏锐地察觉其中蹊跷,当即质疑道:“这么多人,怎么可能全都参与作案?其中必有冤屈,岂能让他们一同抵罪?”他决定亲自审理此案。在公堂上,杨卓将这二十名役卒召集到庭下,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情。很快,他发现其中两人神色慌张,目光躲闪,与其他人截然不同。杨卓当即指着他们,厉声喝道:“杀害妇人的真凶,就是你们二人!”两人闻言大惊,自知无法抵赖,只得低头认罪。 仕途波折,公正为民 后来,杨卓因故被贬至凤阳,但不久后又被朝廷重新起用,担任杭州通判。在任期间,他又遇到一桩兄弟争夺田产、多年未能解决的纠纷。杨卓到任后,并未急于判决,而是动之以理、晓之以情,甚至流下眼泪,劝诫兄弟二人以亲情为重。最终,兄弟俩深受感动,握手言和,不再争夺田产。 杨卓为官期间,无论大小案件,都能明察秋毫,公正裁决。他办事干练,其他官吏不敢轻易欺瞒他,百姓也对他敬重有加。 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杨卓去世,享年四十九岁。他的一生虽不算长,却以清廉正直、明察善断的作风,在明朝初年的官场中留下了清名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相关资讯
